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市场与信息化司 > 工作动态

杭州:“五端”齐抓 “五量”齐上 把“菜篮子”拎得更好更稳

日期:2024-11-05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 【字号: 打印本页

    杭州市有常住人口1252万,其中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人。面对超大城市保供和农业发展空间压缩的矛盾,杭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到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五端”齐抓,产量、销量、质量、剂量、增量“五量”齐上,把“菜篮子”拎得更好更稳。

  一、生产端发力,紧盯“菜园子”产量

  守好群众“菜篮子”,关键在于建好“菜园子”。一是稳基地、保规模。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连续十多年支持蔬菜基地建设,累计建成市级高标准蔬菜基地134个。对蔬菜应急生产基地给予每亩500元补助,建设高标准山地蔬菜示范基地,夏季山地蔬菜日均供应1000吨,有效补充了淡季市场供应。二是强设施、提质效。去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打造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6个蔬菜设施规模500亩以上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引领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开新路、拓空间。大力发展稻渔等新型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超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0万亩、产量350万吨以上,猪肉产量10万吨以上,家禽出栏1100万羽以上,禽蛋产量9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19万吨左右,有力保障了“菜篮子”源头稳定。

  二、流通端发力,紧盯“菜摊子”销量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关键是流通要顺畅。在批发市场方面,建成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6家,将“菜篮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监测点从24家增加到8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在电商直销方面,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新流通业态快速成长,把平价菜店开到了居民家门口。在产销对接方面,连续20多年举办杭州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组织多类型产销对接活动,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积极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2023年减免公路通行费用近8000万元。

  三、消费端发力,紧盯“菜盘子”质量

  努力满足市民从“吃饱”向“吃精、吃鲜、吃好”转变的要求。在品牌引领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醉忆杭鲜、萧山本味等30余个区域性公共品牌崭露头角,全市31个农产品入选浙江省土特产百强榜在产品安全方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浙农码”融合,3445家规模主体全部纳入“数智农安”系统实行全程数字化溯源。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开展农残兽残专项治理,连续多年主要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4%以上

  四、管理端发力,紧盯“菜方子”剂量

  针对人多地少、自给不足的实际,全方位、多途径开发“菜篮子”产品资源。在新技术攻关方面,组建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近四年共投入1500万元,累计实施“菜篮子”产品方面的市院合作等项目14个,推动蔬菜绿色高效生产。在新品种推广方面,发布主导品种推介,引导大面积栽种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品种。在新装备应用方面,大力推进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和建设提升行动,重点推广连栋大棚、内镶式滴灌管、成套环控系统等新装备,提升设施蔬菜机械化数字化水平。

  五、服务端发力,紧盯“菜链子”增量

  坚持将超大城市的“菜篮子”产品供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在钱的投入方面,印发《杭州市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在地的支撑方面,与规资部门联手,设立设施农业用地正面清单,明确“种植类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等要求,保障了蔬菜设施生产用地。在人的培育方面,以头雁、农创客和技术能手培育为抓手,累计引育现代“新农人”3.3万人、农创客9646人、乡村职业经理人和乡村运营师87人,加快引育乡村“十路人才”,厚植乡村“人才森林”。在农的增收方面,创新设立叶菜价格指数政策性保险,对参保主体给予保费90%的财政补贴,2023年落实市级财政补助980万元,为农民收入加上“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