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市场与信息化司 > 工作交流

成都七条措施确保蔬菜市场有效供给

日期:2011-11-03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号: 打印本页

菜篮子工程简报

 

12

 

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1年6月2

成都七条措施确保蔬菜市场有效供给

 

成都市以“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日益丰富,品质不断提高,季节供应均衡”为目标,采取七条措施,切实抓好蔬菜产销,力保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

一是抓蔬菜基地建设。14个区建设20个万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6个蔬菜(食用菌)种苗基地。在攀西地区联合建设近10万亩茄子、辣椒等春淡蔬菜调剂供应基地,今年4月份已开始大量供应成都市场,并计划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攀西、阿坝等地建立20万亩蔬菜外埠生产基地,以夯实保障成都市场稳定供应的生产基础。

二是抓产销信息引导。建立和完善蔬菜产销信息监测体系,加强对大宗蔬菜的生产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市场价格等跟踪监测,做好市场预测预警,及时沟通和发布信息,通过信息引导生产,避免总量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

三是抓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生产模式,增强蔬菜生产与市场对接能力;以农产品营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为主,大力发展营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菜农在市场销售定价中的话语权;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流通协会,发挥其在鲜活农产品营销领域联系面广、凝聚力量、沟通信息的独特作用,使之成为鲜活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桥梁。

四是抓产销对接。组织开展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进超市、进集贸市场、进集体食堂、进社区、进餐饮企业的“五进”产销对接活动,密切产销联系,推行订单农业等现代营销模式,帮助菜农拓展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

五是抓就地转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产能,提高对大宗鲜活农产品粗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扩大鲜活农产品收购量,促进就地转化。积极发展以“成都泡菜”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产业,引导泡菜加工企业与蔬菜产区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力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互利双赢。

六是抓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园区)就地就近建设气调库,提高鲜活农产品就地入库比例,错峰销售,延长鲜活农产品销售期。鼓励发展以冷藏、冷链运输为重点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形成从产地到餐桌安全、畅通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

七是抓蔬菜保险等救助机制建设。在市、县探索建立蔬菜风险调节基金,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展蔬菜保险试点,引导建立政府、保险企业与蔬菜生产流通主体三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促进蔬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成都市农委供稿)

                                                                                                                        

发送:农业部领导,农业部相关司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

   运输部、商务部、卫生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城区常驻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人民政府

   菜篮子工作主管部门                                                                                                           

联系方式:010-5919137959193147(传真),nybsc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