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产销平台及大连海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规划的报告
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辽渔集团)始成立于1945年,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畔,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区位条件十分优越。经过长达70年的发展,辽渔集团现已拥有海陆域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设有20余家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参股中外合资公司。与此同时,辽渔集团现已形成了国际水产品贸易、加工、物流、仓储、捕捞、修船、油品供应等配套体系,所涉产业还涵括了船舶代理、渔用物质供应、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是一家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十二五”发展期,辽渔集团将凭借其海洋水产品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坚实产业基础,实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海产品集散中心,集海产品交易、配送、海洋文化、休闲旅游、海产品消费、冷链物流等多功能模块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型渔港。
一、规划背景
海洋渔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备的高经济附加值属性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产业产值逐年升高,目前已占到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建设“海上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先导性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首要倾向。而水产品因其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等营养元素,且比畜肉类食品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赢得了国人的广泛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营养膳食结构的日趋合理化,国内水产品消费必然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趋势,我国水产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中“建设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的要求,启动一批代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大市场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现代农业已经进入了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国家级产地市场作为“产业航母”,既服务于农业生产,整合农产品流通,还能促进农产品加工,在发展“六次产业”中处于重要位置。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海洋渔业发展,我国在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渔业发展将以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保障供给与提高质量并重,保障水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并建立健全渔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渔业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将加快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系统建设,实现产地和销地的市场、冷链物流的有效对接。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推动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辐射力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从而保障我国渔业的多功能性发展,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而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大连市,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地,更是我国渔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承载区。为了能够继续巩固渔业强市的地位,进一步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大连市政府在《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依托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建设大连远洋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将其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的目标,而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建设单位,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无疑将为该目标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渔集团是我国国有特大型海洋渔业综合性企业。多年来,辽渔集团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融入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大连渔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发展阶段,为迎合国内外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渔业产业以及大连市经济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辽渔集团提出了建设“都市渔港”的规划思路,该规划得到了辽宁省政府以及大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被列入了大连市2012年市政府为民办的16件实事项目。
大连都市渔港将在辽渔集团现有港区规模基础上,扩展延伸至周边区域进行一体化总体设计,将成为集海产品交易、配送和海洋文化、海产品消费、冷链物流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都市渔港。其中,大连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不仅是大连都市渔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连都市渔港的基础工程和启动工程。
二、战略定位
建设国家级市场,构筑国家农产品产销平台和区域性品牌培育平台:一是要实现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科技交流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在对手交易的基础上发展电子交易和拍卖等公平交易的方式,发现公平的市场价格,锁定、降低、规避市场风险;通过对生产、供求、市场交易等信息采集和发布,构筑产业信息汇集、交换、传播的平台,解决现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市场所在地科技资源,开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相关的研究、推广、展示和交流活动,为产业服务;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类农产品展会,展示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依托市场对农产品进行集货、交易、商品化处理、储藏和运输。二是通过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培育国家品牌,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培育、营销推介及品牌保护。在品牌塑造培育过程中,要确保区域农产品质量,完善“三品一标”认证,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础;在品牌营销推介过程中,要挖掘人文、自然、地域等特点,搭建品牌宣传平台,突出品牌及文化价值,完善、规范品牌推介、宣传活动,提升品牌美誉度和认知度;在品牌监管保护过程中,明确品牌责任主体和营销主体,通过品牌注册、标识设计、标准控制、使用授权等措施,依法依规,强化品牌保护。
辽渔集团决定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一带一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大连“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及“钻石海湾”建设的多重战略机遇,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辽渔集团自身实力,建设集运输、仓储、贸易于一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产品交易产业链项目。
三、规划原则
该项目作为国家级水产品市场和辽渔集团未来都市渔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发展渔业经济为中心,以为未来都市渔港提供新的土地资源及发展空间为目标,以都市渔港发展规划为依据,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培育更加良好的经济发展载体,加快市场建设步伐。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在国家级水产品市场规划的指导下,以现状为基础,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现状与未来的关系。通盘考虑,密切结合,使各单项工程相互协调。
2、符合都市渔港规划要求。整个设计方案在构思、整体布局、设计风格上应突出都市渔港总体规划的建设宗旨,并与城市特点相匹配,保证该项目与都市渔港规划的整体性。
3、项目的设计充分体现经济性原则。在满足项目区各产业分区功能及审美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构筑两个平台,一是国家水产品产销平台、一是区域性品牌培育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就近取材,以减少投资,要做到经济合理。
四、规划位置
按照大连市“钻石港湾”的规划构想,由大连港和梭鱼湾组成的钻石海湾,整个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陆域搬迁和填海造地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主要由大连港、梭鱼湾(大连湾内侧水域)和香炉礁等临海区域组成。这三个区域均匀地分布在“钻石港湾”的东南部、中部和东北部,既坐落在大连的主城区内和延伸线上,又依托“一港一湾”山海环绕,位置十分优越。按照规划,在几年内,这个北斗状的“钻石港湾”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辟亲海CBD中心。
辽渔集团所属大连湾渔港是大连湾的核心港区,南有黄海黄金水道与世界各大港口相通,北有公路、铁路专用线与沈大高速、东北铁路网相连,西与大连老城区相连,东与中外客商云集的大连金州新区经济开发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毗邻,海陆交通发达,地域优势得天独厚。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项目就是在大连“钻石海湾”整体规划构思内的具体规划项目。
五、总图布置
一)总图布置原则
1、功能分区、系统分明、布置整齐,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美观。
2、各个功能区和运输系统的布置科学合理,物流和人流路径尽量短捷,避免物流与人流相互交叉、往复。
3、土地利用系数和建筑系数应科学合理,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各建筑物、构筑物间的距离,保证生产运营和消防安全。
4、根据场址的风向、地形、地势特点及地质条件,因地制宜。
图5-1总平面规划图
二)总平面布置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42,961.8平方米,建设地点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辽渔集团西侧,毗邻中远船务的土地,规划用地约14.29618万平方米。其中,辽渔集团现有土地约6.4万平方米,需填海1.6万平方米,占用部队土地约6万平方米。
图5-2鸟瞰图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秉承物流顺畅,便于管理,形式美观的设计思路,根据生产交易流程的要求,在总图布置中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各个功能区按照交易流程紧凑布置。
整个交易中心与物流中心布置分区明确,运输布置合理,各个区主要道路与车间之间道路按照规划布置,符合消防要求。
三)场区竖向布置
该项目建设场址内地势平坦,建筑竖向设计本着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的原则,场地标高及排水坡度尽量结合原地形进行平整。场地排雨水坡度为5‰,场地雨水汇入道路边沟,最后排入污水管网。
四)规划功能布局
该项目将主要建设水产品市场、码头、三万吨级冷库、物流配送区、车载交易区、餐饮服务区、垃圾临时堆场以及加油站。
该项目总体功能布局呈现一点两翼的布局方式,以水产品交易市场为中心,南侧将主要建设码头,北侧将分别配置其他各功能区。
六、功能定位
该项目总占地142,961.8平方米,填海面积为1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76,682.3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紧紧围绕“两个平台”和“五大中心”功能,发挥市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将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打造成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海产品集散中心。
1、水产品产销平台即交易功能
市场的功能在保留鲜、活、冻、贝四大交易功能基础上,增加干品、产成品及半成品、海洋保健食品、海珍品及海鲜礼盒等交易品种。
在此基础上,拓展市场交易功能,扩大交易品种,整体功能向“大连海洋食品城”方向发展。
2、电子商务
一是结合产业特点,整合内部网络资源,建设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和供需要求的专业网络平台,扩大市场的影响;二是与商务网站合作或在市场自身的网络平台基础上,开展网上交易,提供与市场相关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3、流通加工及物流配送
市场中买卖双方经常需要调整货物包装、大小规格或者进行较为简单的物理加工,
这些贴近客户的服务功能在黑嘴子市场受到限制,新市场中要为提供快捷、方便的流通加工,促成交易,形成货物的迅速流转。
在保留现有5条物流配送专线的基础上,新增两条配送专线,形成通畅、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
4、冷藏功能
冷库是水产品市场必备的配套设施。新市场配套建设3万吨级冷库,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交易市场冷库和公共冷库的功能区别,科学合理设计冷库功能及服务准则。
5、展示功能
新市场在对手交易的基础上,拓展交易空间,增加展示功能,将产品进行编码,便于客户现场采购及网购,达到产品宣传、吸引购买力的目的,促成国内外大宗水产品贸易。
6、商业服务功能
考虑到水产品市场晚上进行交易和进出货物的行业特点,在市场二楼设超市、饭店、办公乃至休息房间,并提供打印、接受电子邮件、传真、车船飞机票预订以及和市场密切相关的贴身服务。
7、总部经济功能
完善市场及配套功能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影响,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包括捕捞、冷藏运输、加工以及贸易商)入驻,形成总部经济,新市场逐步形成
水产品行业的决策中心。
8、金融服务功能
创新市场决算方式,提供银行、保险服务等是新市场不可或缺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货物抵押贷款以及不同形式的融资服务,吸引客户进场,扩大市场交易。
9、餐饮旅游功能
在功能设计上,新市场要充分利用客滚船旅游团体等优势资源,规划餐饮旅游服务功能,包括:特色餐饮(大排档等)、特色旅游纪念品、行业文化展示等,在市场内设计旅游线路,配套相关设施,吸引大连市民以及上下客滚船的旅客进场旅游,形成交易额。
10、社会配套功能
从国内外及黑嘴子市场的运营经验看,市场配套是影响市场做强做大的关键因素,没有完善的产业链服务,就不会有终端市场的繁荣。黑嘴子市场目前的短板主要在配套功能,如业户住宿、生活用品采购、就餐、临时办公、劳务服务、物业服务等。
没有完善的产业链服务,就不会有终端市场的繁荣。黑嘴子市场目前的短板主要在配套功能,如业户住宿、生活用品采购、就餐、临时办公、劳务服务、物业服务等。按照市场经验,考虑水产品市场主要为夜间进货、交易的情况,市场配套设施应在市场内和市场周边解决,现在新市场选址周边为工业,相关配套设施较少,在规划设计市场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并请政府协助解决。
11、检验检测功能
建立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开展定期抽检和申请检测相结合的业务。使进出市场的水产品货物有一个全面的质量保证,吸引大连周边及国内、国际的水产品流向新市场聚集,带动市场发展。
12、预留功能
在新市场规划建设中结合政府规划,考虑活鲜蟹类、虾类交易并提供氧气供应设施等特殊服务。市场新功能要结合市场实际经过调研后形成完整的市场功能设计。
七、战略实施措施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渔业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该项目的指导思想: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以国际标准为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在优化水产品品质、完善规模布局、提高水产品交易量等方面下功夫,使水产品市场朝着产品优质化、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全面化综合方向发展。项目的发展将着眼于以下方面:
1、建立专业、规范和系统化管理模式。
由于水产品市场的规模和布局的提升,相关管理模式也越发重要。因此,该项目需要了解和掌握业主和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起专业、规范和系统的管理模式,以满足辽渔集团新水产品市场走向国际化的追求。
2、健全产业链的完整性。
辽渔集团可将原有的大连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这个一级水产品交易市场和该项目联合,打造一条集运输、仓储、贸易于一体的完整的一、二、三级水产品的产业链,同
时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为项目的长远发展做好资源储备。
3、打造自主国际化品牌
辽渔集团现有企业品牌先后荣获国家、部、省、市各项荣誉称号50余项,连年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大连市名牌产品”称号。但随着企业走向国际舞台,企业应当学习掌握世界著名品牌的管理与技术,提升现有品牌核心质量,加大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打造自有品牌的打造来提升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开发新市场,完善出口地结构,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4、强化信息服务,提高产品流通速度
信息服务滞后是阻碍水产品交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信息服务是今后发展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国内水产品的交易信息、交易状况和供销形式等信息服务体系,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
八、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及交通状况
1、自然状况
大连湾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黄海之滨,三面环山,东西横跨黄渤海两大海域。大连湾东南方向有三山岛作为天然屏障,水深湾阔,风平浪静,不淤不冻,是天然良港。规划区域位于大连湾北侧,南侧面海,具有良好的气象条件。在基地内向南,可以眺望东南方的三山岛,以及南侧与大连湾隔湾相望的大连市区。
规划区域西侧地势平坦,可建设用地充裕,南向为海湾,视野开阔,与大连主城区有良好的视线联系;区域东侧山丘地带,目前为林地,绿化充足,另外除了南向良好的视野,也可以俯瞰规划区西侧的中远船务修船和辽渔传统渔业港口。
2、交通条件
航空、港口:
都市渔港规划基地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约16公里,距离新建金州机场约13公里,区域对外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规划区域内有至烟台的客滚码头,基地周边沿大连湾分布着很多货运码头,至大连港及大窑湾深水港的交通也十分便利。
铁路:
从都市渔港可方便的到达哈大客运专线以及哈大铁路,结合规划中的沈大城际铁路,可以方便抵达辽宁及东北经济区腹地。
公路:
通过已建成的振兴路可以方便连接丹大及深大高速公路,即将修建的大连湾跨海隧道/大桥更是加强了规划区与大连市中心的连接。
轨道交通:
大连快轨保税区线由基地北侧穿过,保障了都市渔港和大连市中心、大连开发区以及保税区的交通联系。
九、规划区域基础设施
1、水:在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可以满足规划区域及未来需要。
2、电:调整供电模式,辽渔动力公司与华能电厂通过共同成立能力公司,整合区域内的供电、供热资源,实现专业化、集中化供电、供热。
3、污水处理:在现有辽渔集团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实现污水处理的社会化,完成规划区域内污水的集中处理。
4、通讯:辽渔集团与中国移动大连公司将密切合作,完善规划区域内的通讯增值服务。
十、市场布局
1、交易市场布局
新市场规划四层,底层为鲜、冻、活、贝交易,也即承接现有黑嘴子功能并预留发展空间。目前黑嘴子市场现有业户约600个,年交易量近几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新市场规划设计摊位在800-1000个。摊位的功能分区要细分,充分考虑不同分区摊位的功能(如小冷库等);二楼规划商业服务、业户办公、检测检验、市场管理、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等;三楼设置内外贸易、产品展示、产成品及干制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以及吸引国内外业内主要客户入住办公等等。
2、冷库布局
水产品的商品特殊性需要配套冷库,考虑到交易水产品和加工水产品的不同,冷库的周转率将会大大提高,对库容的需求相对会降低。规划冷库位于市场北侧,按照了解
到的经验值,市场冷库容量3万吨。
3、停车场布局
考虑到承接黑嘴子市场的现有能力和预留发展空间,专业停车场的面积不应低于2万平方米。停车场的布局规划应多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设地下或多层停车场。
4、停船泊位
黑嘴子市场现有泊位5个,年进出港船舶3000艘次。新市场要考虑渔船进港卸货的需要,在新增填海区域配套4个泊位。
5、配套设施
按照黑嘴子的经验,市场直接从业人员约2000人,劳务及短途运输等约3000人,整体从业人员接近5000人。由于市场主要是晚上交易,很多业户租房住在市场附近。周边生活设施的商业配套、居住配套等也要着重考虑,现在选址土地周边的配套空间需要充分考虑。
十一、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水产品市场、三万吨级冷库、渔船码头、物流配送区、车载交易区、餐饮服务区、加油站、临时垃圾堆点等。
具体布置如表11-1所示:
表11-1项目主要建筑面积表
序号 |
名称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备注 |
1 |
水产品市场 |
119,682.3 |
|
2 |
三万吨级冷库 |
30,590 |
|
3 |
物流配送区 |
3,500 |
|
4 |
车载交易区 |
3,500 |
|
5 |
餐饮服务区 |
17,210 |
|
6 |
加油站 |
2,000 |
|
7 |
垃圾堆放点 |
200 |
|
8 |
合计 |
176,682.30 |
一)水产品市场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概况
水产品市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共分为4层。其建筑面积为119,682.3平方米,内部拟设置大型水产品交易区、水产品展示区、银行服务区、产品检测区、配套设备用房、行政办公管理用房等。同时,该项目将在顶棚设置停车场,盘旋车道位于建筑物的西北角。
2、平面设计
1)总平面设计
图11-1水产品市场效果图
该项目将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侧设置4处主入口,同时还将在建筑物西侧和东侧设置5处副入口。建筑物整体由两条十字交叉的内街分割成4个单体建筑,分别为市场一区、市场二区、市场三区以及市场四区。如图11-2所示:
2)一层
水产品市场的一层为总建筑面积30,670m2,建成后可容纳年交易量100万吨的业务规模。一层的地面和排水沟均需做地面防水处理,防止异味渗漏到地下土层。所有摊位店铺要有水、电等基本设施,并提供POS机接入设备等。在活品区,每个摊位要设置打氧设备接口、海水引入接口等。
由于一层交易大厅需满足中小型车辆送货、取货的需求,因此每个通道的宽度应至少容纳两辆中型车并排通过,按照此原则规划商铺和摊位的布局,详见附图1,总得铺率为39.02%。
图11-2水产品市场平面图
邻着外部道路的店面均为沿街商铺,套内面积为7,394.6㎡,门脸均朝向外部;
其余邻着区间通道和区内通道的店面设为摊位,摊位总套内面积为4,572.4㎡,门脸均朝向通道。
3)二层
水产品市场二层总建筑面积为28,137㎡。
门脸朝向通道的均为商铺,中央为超市,总套内面积为14,860.5㎡,得铺率为52.81%。
4)三层
三层总建筑面积为27,383㎡。在店铺四周设置商铺,中央设置超市,总套内总面积为14,411.3㎡,得铺率为52.63%。
5)四层
四层总建筑面积为26,496㎡。在店铺四周设置商铺,中央设置超市,总套内总面积为14,661.4㎡,得铺率为55.33%。
6)屋顶、盘道及设备用房
水产品市场楼顶建设为停车场,主要供业主和客户停放小型车。
根据《标准机动车停车场设计规范》,按垂直通道方向停车规划,小型汽车停放区长6m,宽2.8m,通道宽6米,共设置525个停车位,屋顶总建筑面积为1,532㎡。
盘旋车道设于建筑物的西北角,与市场一区相连,建筑面积为3,105.3㎡。详见附图5。
此外,该项目将设置2,359㎡的设备用房,主要用于海水净化、制冰、变电所等用途。
二)其他设施建设内容及规模
1、物流配送区和车载交易区
物流配送区和车载交易区均采用钢结构无外围护厂棚形式,基础均采用独立基础形式,建筑面积均为3,500平方米。
车载交易区中,需针对日车流量、交易量等指标,设计安装装车平台。
2、餐饮服务区
在项目去北侧该项目将建设17,210㎡的餐饮服务区,餐饮服务区采用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层数均为一层,沿中远路街边设置。
3、垃圾堆放点
该项目将建设200㎡的垃圾堆放点,用于该项目运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临时堆放。垃圾堆放点将采用钢结构无外围护厂棚形式。
该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将在当日统一运送至专业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图11-3物流配送区和车载交易区
若当日未及时将垃圾运至指定场所,可将垃圾堆放至垃圾堆放点,以便次日的统一运输。
4、加油站
加油站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站房为二层的现浇混凝土框架房,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内设营业厅、卫生间以及便利店;加油站罩棚面积1,600平方米,采用钢网架结构形式。
十二、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70,5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9,840.8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59.12万元。项目投资由企业自筹30,500.00万元,所占总投资比例为43.26%,银行贷款为40,000万元,所占总投资比例为56.74%。
十三、规划实施思路
未来五年,辽渔集团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妄自尊大的落后观念,破除与企业世纪脱节的僵化文化观念,通过“创新辽渔”确立“向海而兴,开海则强;崇敬海洋,报效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用“智慧、激情、创新、求实”的企业精神,实现“民富国强”的企业核心目的。
“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辽渔集团通过实施都市渔港规划,统筹传统海洋产业、现代海洋产业、未来海洋产业,强化海洋食品推动主业发展,拓展海洋轮渡带动港航服务,优化滨海地产提升海洋三产,形成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调同步发展的格局。十二五期间,辽渔集团通过都市渔港、冷链物流园区、水产品交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使辽渔集团成为深海大洋水产品资源集散地、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价格重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第三方检测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大连海鲜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区域水产公用品牌。